9月1日,學院召開暑期工作會議。
會上,學院院長席海濤作了題為《齊心協力求發展,眾志成城創優質》的報告,副院長陸錦軍、辛春暉分別作了專題報告。全體教職員工參加會議。
席海濤院長作了《齊心協力求發展,眾志成城創優質》的報告,席院長從江蘇省高校領導干部暑期培訓班的領導講話精神說起,指出建設國內一流高職院校是學院黨代會確定的目標,機遇與挑戰同在,困難與希望并存。席院長詳細解讀了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方面闡釋了《計劃》的總體要求,即: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增強院校辦學活力、加強技術技能積累、完善質量保障機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等。面對當前現狀,全體教職員工要認清危機,樹立信心,明確路徑,主動作為。席院長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信息安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建設工程系)、基礎課部的專業和課程作了詳細的分析思考,要求大家在認清學校、二級學院及專業所處現實位置的基礎上,站在新的起點上去謀劃學校未來的發展,樹立長遠目標,明確發展的步驟和路徑。
席海濤院長指出,今年是學院“十三五”建設的起步之年,“十三五”建設的目標是通過“十大工程”,實施“五大戰略”,達到國家優質校的建設水平。首先,專業建設和動態調節機制迫在眉睫,要在堅守中割愛,在融合中轉型。以《關于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為引領全力打造無錫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意見》為依托,瞄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高端化的方向,著力建設微電子技術專業群、先進裝備制造專業群、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群、汽車技術服務專業群、建筑工程設計專業群、電子商務專業群、旅游服務專業群、會計與金融服務專業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群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群等十大專業群。第二,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要明確“三能型”師資隊伍是校企深度合作穩固性的粘合劑;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學歷層次;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搭建科研幫扶孵化平臺,實施教授、副教授、教學名師、技能大師培養工程,實施專兼雙專業(群)建設負責人培養工程。
陸錦軍副院長作了題為“以品牌專業為引領 深化產教融合 推進信息特色專業集群發展”的專題報告。報告從談理念、明需求、謀布局、抓課程四個方面闡述學院在“十三五”專業內涵建設中,要以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特色為發展方向,以產教深度融合為發展戰略,聚焦課程建設為抓手,堅持內涵建設發展道路;對接兩化融合的新常態,謀劃學院“十三五”打造信息技術特色的專業集群發展布局;圍繞聚焦課堂教學的抓手,實施由完成知識和技能培養為第一目標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能力為第一目標的教育教學改革,以專業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能力觀為背景,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校企開發課程項目,精心組織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辛春暉副院長作了題為“構建全員育人新格局,探索素質提升新機制”的專題報告。報告分“激活蘇信夢——將全員育人成為內在自覺”、“構建新格局——將全員育人真正落地生根”、“探索新機制——最美時光遇見最美好自己”等三個部分。報告闡述了蘇信夢的意義,踐行蘇信夢面臨的考驗。必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全員育人格局;構建新格局,必須明確全員育人的角色定位;探索新機制,明確育人標準、體系內容、牽手理念、提升途徑和項目策劃,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理順各部門職責,加快信息化建設,健全各硬件設施。
會上,在暑期赴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和老撾學習交流的教師代表居水榮、王曉曉、張慶、吳芳、朱文杰、錢自杰分別作了交流匯報,分享在國(境)外研修學習的心得體會。劉海濱老師和陸艷老師分別就思想政治課和英語課改革成果作了匯報。
會上,席海濤院長還就學院的重點工作作了部署,內容包括“十三五”規劃專家論證、新生報到準備工作、加強專業群、課程群負責人隊伍建設、教學團隊建設、教師教學成果獎培育、學生技能大賽培育、構建學生素質養成體系、構建教師激勵機制協同方案、創業中心建設發展等,并對各二級學院(部)、職能部門新學期開學準備工作作了任務分解和明確要求。




